【大隐隐于市——博舍THE TEMPLE HOUSE】
离开了青城山六善的隐居,一头扎进熙熙攘攘的成都市区,来寻访一位连本地司机都不知道的“大隐士”。
博舍位于成都炙手可热的新地标——远洋太古里。这里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,不仅聚集了一杆高端零售店铺,还有4000平米的“方所书店”和全国最大的无印良品旗舰店。
▼ 远洋太古里
小编先来介绍一下“The House Collective”这个品牌,它诞生于2009年,家长是太古集团,第一个项目位于香港太古广场,无愧于“House”这个名号,在香港这样的地段,房间面积上来就是70平米起,立马甩上传统酒店客房好几条街......
▼ Upper house
此后的House系列,延续了这一豪迈基因,基础房型以60-100平米的Studio打底,逐渐升级至各种“豪之又豪”的套房,顶层套房竟然达到了两三百平!当然了,面积大只是硬指标,包含其中的人文理念也充分诠释了“House”的定义——为想要追求个性、品味及贴心服务的旅客呈献高格调的独特体验。
▼ Opposite PENTHOUSE 430平米复式
如果太古在成功打造第一个“House”之后就走上了“Copy不走样”的道路,那就算不上个中高手了,为了兑现品牌追求个性及独特体验的承诺,必须确保每一间“House”都具备独立而唯一的鲜明个性,这样才能激起“酒店控”的体验欲望。
▼ House Collective系列 全家福
所以,House系列的每家酒店都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操刀,经过精心设计,别具一格,充分展现出酒店所在地的本土特色,甚至连酒店的logo和标准色都不一样。
相较于传统连锁酒店“就怕别人记不住”的标准化经营思路简直背道而驰,也只有足够的自信才能这样舍弃形式上的一致性吧。
好了,终于可以揭开The Temple House(博舍)的面纱了。它是The House Collective系列的第三个作品,以毗邻的大慈寺命名,设计灵感源自成都的传统文化和山川地貌。酒店主体建筑虽然采用当代建筑风格,但同样尊重成都的历史建筑物并得到启发,重新修葺百年老宅院笔帖式,并在设计之中融入清代庭院元素,营造出新旧时空交替的对话语境。
▼ 博舍入口——笔帖式老宅
博舍的入口笔帖式经过专业工匠的细致修缮后又恢复了原貌,纯粹的编织工艺品在装饰布置上体现地淋漓尽致。当你从中式庭院的入口缓缓走来,竹林、清代四合院……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隧道,这里只留给你一种来自百年前的惬意生活。
博舍的空间设计简约又具禅意,区别于北京瑜舍,又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酒店的主体由两座 L 形的建筑物组成,分开两边,营造出一座当代的庭院,而波浪起伏的地形景观则使人犹如置身四川的梯田之中。立体的网状外墙灵感源自四川传统的织锦工艺,结合木材丶竹子丶砖瓦及石材等元素,现代的建筑风格与中国的传统精髓互相辉映。
▼ Countryard
博舍传承了House系列一贯的Natural Modern Luxury风格精髓,极简、清新与设计感是它的主旋律,掩藏的灯带、简约的线条、素雅的材质、极具治愈功效的配色以及植物和鲜花,让人在精致之余还能感受到几分朴质的禅意。
▼ Studio90
▼ Deluxe Temple Suite
▼ Residence 100
▼ Temple Suite
▼ Suite bathroom
酒店的配套设施也独具特色。
博舍包含三间餐厅:The Temple Cafe咖啡厅,JING Bar井酒吧和TIVANO意大利餐厅。
设计师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为灵感,赋予了三间餐厅不同的设计格调。同时,成都古代历史,三国时期的艺术,武器设计,甚至丝绸贸易都被设计师运用在了空间设计之中。
▼ The Temple Cafe
▼ JING Bar井酒吧
▼ TIVANO意大利餐厅
酒吧特别设置了户外部分,充分体现了成都本地的音乐文化,只可惜大概是刚开业放的还是普通的LiveHouse音乐,如果能有本地驻唱歌手或许就更接地气了。
▼ JING Bar户外
泳池的圆弧形天顶造型独特,自然光投射下来形成绝美的光影效果。
▼ Swimming Pool
笔帖式承担了前厅的角色,这里分别设有一个书吧、艺术馆和会客厅。
▼ 书吧
▼ 艺术馆
▼ 会客厅
值得称道的是,在我所见过的“酒店书吧”中,这个书吧是态度极为诚恳的。书籍的类型从人文社科到珍贵图册,有内容有质量,看得出是用心选择过的,而不是仅仅为了充数或单纯追求装饰效果。
有趣的是,博舍不设围墙,甚至没有像样的正门,它打破了传统酒店的封闭系统,完全以开放的姿态“归隐”在繁华都市的小巷里,让你众里寻她千百度,一不小心转角就遇见了她。
【一点感悟】
House系列的每一位成员都是闹市里的“大隐士”,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“调性”。在如何打造酒店品牌个性方面,House系列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:
- 命名定调
香港 Upper House,位居太古广场的高区,从登上它的入口扶梯开始,便开启了从繁嚣闹市登上宁静空间的旅程。
北京的Opposite House源于京城的独特文化意蕴,充分展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与碰撞。
成都的Temple House则以毗邻的大慈寺命名,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及东方禅意。
- 与设计共赢
Upper House是建筑师Andre Fu(傅厚民)酒店设计的处女作。于奕居的设计中,傅厚民以“宁静雅致”的角度重新定义了“奢华”的概念。
▼ Andrefu upper house
Opposite House请来了日本建筑师 Kengo Kuma(隈研吾),他的设计重新诠释了空间的定义。通过打破酒店周边环境的传统束缚,营造出了完美的流动空间,给所有的宾客和游客带来宁静而刺激的双重感官体验。
▼ Kengo Kuma Opposite House
博舍由英国设计师事务所 Make 担纲设计。从一个西方设计师的视角来体现东方意蕴,果然有许多惊喜。
▼ Make Temple House
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设计师造就了House,House也成就了设计师。
- 原创艺术无处不在
艺术是House系列共有的一个元素。在每个酒店里,都会预留一定的画廊空间,每季都会展示不同的当代艺术收藏品,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受专门委托而设计。
这些艺术收藏涵盖大范围的媒介,包含数码艺术,艺术装置,雕塑,绘画等等,它们巧妙地渗透至酒店室内和室外的各个空间,让客人随时有机会来一场艺术的艳遇。
- 定制家具软装
House系列的每间酒店都将座椅、茶几、屏风、灯具等软装家具作为艺术品来定制。结合当地人文素材,复兴传统手工艺,营造出每间酒店独有的人文情怀。
旅行的目的地并不是一个地点,而是看待事物的新方式。
所以,隐逸酒店的基本素养,是能够开启我们新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…
关注我们,阅读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隐居(上)》
本文为原创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转载请注明出处呦!